夏天能不能生吃牡蛎?在线等,急!
纯野生的牡蛎,
市面上很少见了
图片来源:pixabay
图片来源:pixabay
牡蛎在野生状态下经过漫长的岁月会在适宜生长的海湾和河口区域大量聚集,逐渐形成牡蛎为主、其他贝类的介壳和碎片混杂以粗、细砂的礁体。这种牡蛎礁被人们称为温带的“珊瑚礁”,具有净化水体、防止海岸带被侵蚀、提供多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固碳等多种生态功能。
近百年来,由于过度采捕、污染、河海工程等人为原因,全球天然牡蛎礁广泛退化,面积减少了85%。真正野生的牡蛎产量已经很低,在我国仅能在一些沿海农贸市场见到。
要想满足东西方吃货对这“海中牛奶”的胃口,只能依靠养殖。牡蛎是全球第一大养殖贝类,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牡蛎养殖国,年产量达487万吨,占全球八成左右。
牡蛎养殖:
不用投喂饲料 还能净化水质
牡蛎养殖模式示意图。(图片来源:网络)
香港牡蛎(手绘:李玉强)
长牡蛎(手绘:李玉强)
牡蛎滤水机制示意图(手绘:李玉强)
牡蛎滤水实验 (视频来源:UnderCurrent Productions/youtube)
ASC双壳贝类标准养殖密度相关指标
评估项目 | 养殖表现 | 总体评价 |
养殖模式与管理状况 | 养殖模式以筏式养殖为主;管理法规尚需发展完善,对应监督执行有效性仍有待提高 | 有待改善 |
栖息地影响 | 合理养殖密度下能够发挥生物碳汇功能并净化水体,但存在养殖密度过高易造成水质污染的现象 | 有待改善 |
化学品使用与病害防治 | 病害问题较少,化学品使用较少 | 较好 |
养殖对象逃逸风险及处置 | 目前我国养殖的主要牡蛎品种在我国均有野生分布,且养殖用的苗种大多采自野生种群,因此养殖物种逃逸对野生种群不构成显著威胁。随着人工选育苗种的普及,应采取措施加强野生种群的保育,防止选育品种对野生种质资源造成基因污染。 | 较好 |
饲料需求 | 滤食性动物不需投喂人工饲料 | 较好 |
种质来源 | 天然苗种和人工育苗均有使用,但对天然苗种依赖程度仍然较高,自然苗种资源呈减少趋势 | 有待改善 |
对野生动物,尤其是受胁物种的影响 | 对野生动物的威胁较小,也基本不涉及受胁物种接触,但相关监测记录较为缺乏 | 较好 |
夏天能不能生吃牡蛎?
创伤弧菌(图片来源:wikimedia)
基于以上信息,海鲜明鉴认为:
✔ 从9月到来年4月是食用国产牡蛎的适宜时段(11月-2月的冬季最佳),人工培育的三倍体牡蛎是可以全年选购的美食。
✔ 选择来自水质监控良好的养殖场或者寒冷水域培养的牡蛎。
✔ 建议消费者在选购时注意鉴别牡蛎来源,了解捕捞海域或者养殖方式等信息以判断安全风险。
✔ 建议政府、零售餐饮行业、各地环保组织特别加强对贝类食品安全的监管,及时公布近海污染状况信息和赤潮预警,防止出产于水质不达标的海域或有可能含有贝毒的牡蛎流向市场。
简单来说:
注1:长牡蛎主要生长在长江以北,一些文献中提到的大连湾牡蛎和褶牡蛎从分子证据上属于长牡蛎,为同物异名。浙江、福建、台湾地区主要养殖的是福建牡蛎,之前常被称为葡萄牙牡蛎。两广海域主要养殖的是香港牡蛎,也常被称为近江牡蛎,为近江牡蛎的一种。还用一种被学界称为近江牡蛎的是有明巨牡蛎(Crassostrea ariakensis),首先发现于日本的长崎有明海,在我国有野生分布(滨州发现有大片的有明巨牡蛎礁),现在还未能广泛养殖。
感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吴富村博士提供指导。
海鲜明鉴评级说明
参考文献
丛日浩. (2014). 长牡蛎快速生长品系选育及重要功能基因与生长和糖原含量相关性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于瑞海,李琪,王照萍,孔令峰. (2014). 太平洋牡蛎育苗及养殖现状. 中国渔业报.
伍晋宏,鲁洋,李晋文,刘松竹. (2016). 钦州牡蛎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 北方经贸, 58–59.
农业农村部渔政管理局. (n.d.). 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中国农业出版社). 北京.
劳赞. (n.d.). 近江牡蛎养殖技术. 水产科技, 15–18.
周昌仕, 侯晓梅, 李肖敏, 王玉斌王丽,慕永通. (2016). 广西地区牡蛎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 江苏农业科学, 44(01), 422–426.
周昌仕,郇长坤,慕永通. (2014). 珠三角沿海地区牡蛎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35(06), 757–762. http://doi.org/10.13872/j.1000-0275.2014.0090
周昌仕. (2013). 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牡蛎产业调查分析. 中国渔业经济, 31(03), 133–140.
姜峰. (2013). 不同遗传背景牡蛎生长比较及两种珍珠贝幼虫生长规律. 海南大学.
宁岳,郭香,曾志南,祁剑飞,巫旗生. (2016). 牡蛎育种研究进展.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55(5), 624–636.
宫一震. (2007). 牡蛎养殖常见敌害及防治. 科学养鱼, 55.
巫旗生,曾志南,宁岳,祁剑飞,文宇. (2015). 葡萄牙牡蛎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 福建水产, 37(5), 399–405.
庞耀珊, 谢芝勋, 谢丽基, 邓显文, 刘加波 & 谢志勤,范晴. (2012). 广西牡蛎养殖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南方农业学报, 43(12), 2118–2121.
张楚妃,马庆涛,林清. (2018). 近江牡蛎体内重金属的净化技术. 海洋与渔业, 76–77.
张玲,李政菊,陈飞羽,江涛,吕颂辉,江天久. (2015). 大鹏澳牡蛎养殖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研究. 海洋与湖泊, 46(3), 551–555. http://doi.org/10.11693/hyhz20150100006
张豫,宋爱环. (2008). 太平洋牡蛎人工育苗及养殖现状. 齐鲁渔业, 25(04), 26–28.
徐鹏飞. (2003). 牡蛎滩涂立体养殖高产新技术. 中国水产, 62–63.
慕翠敏. (2014). 长牡蛎净化技术及赤潮甲藻对其性成熟和早期发育的影响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时少坤. (2016). 牡蛎主要疾病及其研究进展. 水产渔业, 33(06), 203–206.
李华琳. (2006). 太平洋牡蛎养殖技术. 生物学通报, 41(04), 50–51.
杨春,苏秀榕,李太武. (2003). 牡蛎养殖技术. 水产科学, 22(05), 31–33.
沪投联盟. (2018). 生蚝养殖——享受海洋的馈赠!.
牡蛎专家组. (2017). 2016年牡蛎专题报告.
王为民,王云龙. (2013). 象山港熊本牡蛎设施养殖与邻近自然牡蛎礁中大型底栖生物群落比较. 生态学杂志, 32(09), 2462–2468. http://doi.org/10.1360/zd-2013-43-6-1064
王丽. (2015). 广西牡蛎产业SCP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
王丽玲,胡小玲,白艳玲. (2004). 珠海市海域养殖牡蛎中汞、铅、镉含量调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38(01), 69.
王华青,张志杨,梁和平. (2014). 单体葡萄牙牡蛎筏式笼养试验. 中国水产, 70–71.
王莎等. (2016). 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
秦华伟, 陈爱华, 刘慧慧, 邹荣婕, 张华威黄会等. (2015). 乳山海域养殖太平洋牡蛎中营养成分及重金属含量分析及评价.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5(6), 64–70.
秦安庆. (2000). 关于牡蛎的养殖技术之二-牡蛎台筏养殖个体消瘦与死亡原因的浅析. 中国水产, 42–43.
罗茵,方琼玫. (2018, February). 太平洋牡蛎与龙须菜互利,共享美丽南澳海区. 海洋与渔业, 44–46.
翁朝红,谢仰杰,肖志群,王艺磊. (2016). 福建和广东南部葡萄牙牡蛎养殖群体和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35(03), 94–98. http://doi.org/10.11978/2015065
肖述,喻子牛. (2008). 养殖牡蛎的选择育种研究与实践. 水产学报, 32(02), 287–295.
苏家齐. (2015). 葡萄牙牡蛎与熊本牡蛎_僧帽牡蛎的种间杂交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莫新. (2004).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提高牡蛎采苗技术. 中国水产, 55–57.
董双林. (2011). 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水产学报, 35(10), 1595–1600.
蔡清海. (2001). 牡蛎养殖技术的进展. 福建水产, 20(3), 77–80.
薛明. (2004). 牡蛎的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湛江海洋大学学报, 24(01), 78–84.
赵笛. (2014). 中国海洋大学培育出我国首个牡蛎新品种. 青岛日报, p. 001.
车向庆. (2016). 太平洋牡蛎浅海延绳垂下养殖模式. 科学养鱼, (08), 45–46. http://doi.org/10.14184/j.cnki.issn1004-843x.2016.08.032
钟方杰. (n.d.). 广西茅尾海香港巨牡蛎半人工采苗技术研究. 广西大学.
钱思. (2018). 单体牡蛎的养殖生产与市场流通模式浅析. 海南大学.
陈皓文,陈阳. (2007). 牡蛎的微生物疾病. 水产科学, 26(09), 531–534.
陈皓文. (2008). 养殖牡蛎的敌害. 河北渔业, 169(01), 31–42.
陈舜,伍德瀛. (2003). 贝类养殖技术之二-高盐海区太平洋牡蛎延绳式养殖技术. 中国水产.
叶淑瑶,杨保伟,李凤琴.创伤弧菌致病性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8,30(2):213-219
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 (2019). "什么是三倍体牡蛎?." from http://qianyanhy.com/2016/10/28/%e4%bb%80%e4%b9%88%e6%98%af%e4%b8%89%e5%80%8d%e4%bd%93/.
水产百科 (2019). "大连湾牡蛎." from https://www.59baike.com/doc-view-1817.
郑小东, et al. (2013). 中国水生贝类图谱, 青岛出版社.
FAO (2019). "Crassostrea gigas."http://www.fao.org/fishery/culturedspecies/Crassostrea_gigas/en.
GALLARY, C. (2015). "Myth Busting: What Time of Year Is It Safe to Eat Oysters?". from https://www.thekitchn.com/myth-busting-what-time-of-year-is-it-safe-to-eat-oysters-223123.
Teng, J., et al. (2019). "Microplastic in cultured oysters from different coastal areas of China."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653: 1282-1292.
https://www.fda.gov/food/health-educators/raw-oyster-myths
更多阅读
———— / END / ————
青岛市海洋生态研究会出品
感谢阿拉善SEE基金会、蓝色先锋项目对海鲜明鉴项目的支持